漫谈艺术治疗中的表达

2014-11-19 17:58:11532

艺术治疗是透过艺术的表达形式来助人的心理专业,它的服务对象是人,而案主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我们评估治疗介入的基准。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各家说法大同小异,不少人格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视为一般人追求成长的依归,心理最健康的人是AbrahamMaslow 所称的「自我实现者(aself actualizer)」,GordonAllport所认定的「有成熟人格的人(aperson with maturepersonality)」,也是大家较熟悉的CarlRogers 所称的「全然发挥功能的人(a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若将人的心理健康以一条自「非常健康」到「非常不健康」的光谱来看,创意潜能开发、教育(预防)、心灵成长和治疗可说是艺术治疗介入这条自左到右的光谱时的不同目的。有趣的是Rogers和Maslow都认为创造性(creativity)是健康人格的特质之ㄧ。Rogers 在他的治疗中强调「能营造创造性发展的情境」,而这种创造性的特质其实涵括了三种心理素质─对经验采取开放的态度、对事物有内在的评价、以及具备将事情的要素和概念加以把玩的能力,此与艺术治疗所强调的创造性不谋而合。
 
除了治疗师所秉持的治疗哲学和态度外,「对经验采取开放的态度」好似艺术创作中提问和解答的历程(problem-solvingprocess),它不像一般的学科常有标准答案,「对事物有内在的评价」亦即所有创作的内容素材均是案主心像或意念具体化的呈现,而「具备将事情的要素和概念加以把玩的能力」则意指在治疗的关系下,案主透过艺术形式在创作历程中将概念加以整合;
 
换言之,艺术创作历程本身即具备营造创造性发展的情境。因此,适切的艺术治疗介入,是有病就医、没病强身、有参与有效,且因历程中以影像和身体感官来储存记忆之故,治疗的成效较能持久。
 
 
以下谨针对以一般人心灵成长和以心理治疗为目的的艺术治疗(视觉艺术治疗为主)来做讨论。
 
艺术治疗与以口语为主的心理治疗最大的差别在于其表达的形式。
 
 
表达是人的一种本能,在求生存和生活适应的前提下,人会透过种种口语与非口语的形式来传递情感与意念。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非口语表达形式,如肢体动作、声音节奏、和涂鸦的发展,均较口语表达发展得更早,也和口语的表达一样具备沟通的功能。
 
因为在个体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假若其非语言的讯息(如表情、手势..等)与口语的传达不一致时,唯有非口语的自我情绪表达及艺术表现,能逃过此心理机制的监督(Tinnin,1990)。因此,案主透过艺术形式来表达以反映其真实存在为艺术治疗的特色之一。
 
 
在此,本人将接受艺术治疗或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创作成品的案主都泛称为艺术家(artist),从创作的质量来看或许与专业的艺术家有异,但两者创作时的心理动力却大同小异。现代艺术治疗的发展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艺术人文思潮中的「表现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的发展息息相关(Rubin, 2004)。
 
当然,所有艺术流派的出现与发展均反映了大时代的时空背景与人心律动,我们在此透过探讨有强烈表达需求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创作动机与心理动力来了解治疗中案主的心灵世界。
 
 
艺术史上的「表现主义」可谓一次大战战前诡谲不安氛围下以及战后家园残破、质疑生存意义的艺术家们的吶喊─扭曲得让人心颤抖。从心理动力的观点来看,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将濒临满溢的情感全然投注于画布,创作像是与自我对话的历程─创作中源自当前的不堪会触发生命底层最深切的痛,而源源不绝的痛只有当被提取到现实(创作本身)、透过画笔或双手的抚慰和疼惜,伤痛才得以缓解。无庸置疑地,情意表达是「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创作核心。
 
本人将艺术治疗中的「表现主义」视之为情感充分表达到情感极度控制的数线,亦即,「感性」与「理性」分别为此数线的两极点。在此概念下,艺术史上「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创作可说是情感充分表达、偏「感性」端的代表,而偏此情感数在线「理性」一端的作品,则有作品中的造形元素规律、工整、有次序,或以网格线区隔或以反复…等形式呈现的特质。容格本人(C. Jung) 于其红书(TheRed Book)中所画的大多数作品均偏向情感极度控制、「理性」的一端(Jung, 2009)。
 
 
「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发展年代大致相似,都源于人心动荡的年代。受欧陆精神分析运动的影响,「超现实主义」强调潜意识的存在。艺术家在画布上并置个人不同时空中的生命经验(含梦境)或所关注的议题,并在创作的历程中将之整合。「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虽呈现出超越现实的场景,实际上是最忠于个人主观现实的呈现。
 
奉行此信念的艺术家有意识地透过把玩图与背景(figure-ground)的游戏来合理化原本冲突性的议题(如:生与死、邪恶与圣洁…)或将梦或潜意识的内容搬上画布。创作的历程好似提问、推理和释疑的过程。创作提供此类型艺术家一个客观的反思空间,当源自生命中不同时空、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被并置在同一平面或空间(即创作)处理时,案主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人格也因而获得统整。
 
也就是说,在艺术治疗的情境中,案主可以是「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实践者,在自发的前提下,无论其所表达的情感或内容是多么具威胁性,艺术的表达均能成功地躲过意识的监督。从艺术即是治疗的观点来看,「表现主义」案主的疗愈来自情绪的净化而「超现实主义」则多来自顿时的洞见,两者均可透过创作而获得情感的升华;而从艺术心理治疗的面向来看,当一个人的任何表达都可以被涵容、被看见、被尊重并被善待,心灵自有迈向整合的潜能(homeostasis)。
 
 
艺术治疗中案主的创作均反映出其当下的独特自我。虽然,艺术史论及其他不同的创作流派或风格,而上述两种艺术表现风格也未能含刮案主在治疗室中的种种创作现象,但所有艺术表达的原始机制当不背离此范畴。至于象征主义、抽象主义、写实主义则涉及到其他心智功能运作的议题,将在日后专文探讨。
 
 
文/陆雅青 1879俱乐部 (1879计划网站引用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独家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